竹升面原名竹竿面,因制作过程需要大茅竹竿压打而得名。后来因粤语中“竿”字发音不吉利,索性将“竿”该成“升”,于是便有了“竹升面”这个名字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
老广人就习惯在清晨醒来
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竹升面
将朦胧睡意挥之而去
开启美好的一天
虽说竹升面在广州遍地开花,但真 正的发扬光大还是在香港。竹升面风味独特,地域色彩强烈。自2014年其打面技术就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,不仅如此,多家老牌竹升面店还登上米其林推介榜单。此外,增城竹升面制作技艺也被列入非遗。
条条分明的竹升面
吃面容易,制面难
条条分明的竹升面
夹杂着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
1. 和面
好吃的竹升面嚼劲十足,蛋香浓郁,这是因为和面时用的不是鸡蛋清,而是鸭蛋清。鸭蛋的粘稠度和胶性更大,蛋清也更多一些,能够更好地增加面的弹性,这也是竹升面不同于其他面的弹牙原因之一。
同时面团分两种,一种是全蛋面,在和面过程中不加一滴水,苗条爽滑有韧性且蛋味香浓;另一种是半蛋面,在和面过程中会加入一定比例的水,这种面条爽滑可口,口感细腻。
2. 坐压
正宗的竹升面沿用传统的制作方法——用近2米长的大碌竹和一块大案板反复压制面团。竹竿的选用颇有讲究,要足够粗大,以保证较大的覆压面,否则成品面条可能会失去弹性。同时竹洞小,竹竿弹性才足;竹节密,揉压面粉效果才好。
压揉时师傅会骑在竹竿一端,一条腿压住竹竿揉压面团,另一条腿则脚着地,通过控制自身力度反复弹跳压面,将面皮压成薄厚均匀的一片以后,再拿去制面。高超的坐压技术更是竹升面弹牙的重要原因之一!
制成一块面皮可不容易,首先要对面团的湿润与厚度足够熟悉,其次是需要控制好每次坐压的力度和着力点,这样才不会让面团开裂,呈现一个完整且均匀的薄面皮状态。
3. 竹升汤面
一碗美味的竹升汤面, 极其讲究的汤头便是精华。用大地鱼干磨成的粉末作为底味,再加上虾籽和新鲜土猪猪骨一起熬制三到四个小时,在大火煲开后转中火,逼出香气再转成小火。这一口汤不仅鲜香,而且顺滑,绝的是清澈不浓厚,吃起来很清爽。
4. 竹升捞面
下锅前将面条置于冷水和热水间交替多次浸泡,以增加面的口感和韧性,这样脆爽的面条用作干捞适合至极。然后将焯好的面条放于盘中,铺上厚厚的虾子粉,迅速拌匀食用,一般会配上一碗云吞面汤,虾子的咸香完胜所有调味品。